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(5)
唐天竺·沙门般剌密帝译
宣化上人主讲
成就破乱。由汝心中。五阴主人。主人若迷。客得其便。
“成就破乱”:他们不能成就他们的破乱,“由汝心中,五阴主人”:你心里五阴的主人,“主人若迷”:你这个主人若是迷惑了,那么“客得其便”:客就得了方便了。如果你这主人不迷,他就没有你的法子。谁是主人?就是自性。你自性假使迷了,那魔就有办法了,就可以恼乱你;你自性要是不迷呢,魔就对你没有办法,他就束手无策。
当处禅那。觉悟无惑。则彼魔事。无奈汝何。阴消入明。则彼群邪。咸受幽气。明能破暗。近自消殒。如何敢留。扰乱禅定。
“当处禅那”:当你得到三昧的静虑,得到正定正受这种禅那的时候,“觉悟无惑”:你只有一个觉悟的菩提心,而没有一切的疑惑。“则彼魔事”:那么魔的本能,“无奈汝何”:他就不能奈你何,不能把你怎么样,他对你没有办法,也没有法子给你麻烦。
“阴消入明”:那么魔是属阴的,阴会消去了,就好像这魔就是冰,你自己就好像热水似的,热水把冰化了,这就叫阴消。入明,你的智慧火高悬,所以就入明了。“则彼群邪”:那一班的邪魔外道、妖魔鬼怪,“咸受幽气”:他们所有的本事就是黑暗的幽气。“明能破暗”:你自己有真正的定力,有真正的慧力,慧光的发明,明能破暗,这暗就破了。
【注二】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
这种阴魔,其实不止五十种,五百种、五千种、五万种、五十万种都有。每一种又可以分出来十种;若细分析起来,千千万万种都有。归纳起来,什么叫阴魔呢?本来是没有什么东西的,它就是一股阴气。这股阴气从什么地方来的呢?也就是从我们每一个人的阴念来的。这股阴的念就是属于贪、嗔、痴之类的念,所以就生出来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那每一个蕴里头就生出来这种种的阴相。
这种阴相是功夫到了,它必然现出的一个情况。你若功夫不到,想有这个阴魔,也没有的;你若到了,它就现出来。
现出来那也不要紧的,不用说是怕着魔了。不用怕!那怎么样呢?阴相现出来的时候,你能处之泰然,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——见如不见,闻如不闻,都要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嗅之无味。你能不入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这个阴魔它一点办法也没有了。你若能没有贪、嗔、痴,也就把这阴魔都降伏了。没有自私、自利、有所求、有贪、有争这五种的毛病,什么魔也对你没有办法。
所以我们各位现在研究,不要说研究这阴魔就怕魔了。不需要怕,它这一股气就像什么呢?这也是用一个粗的比喻,什么呢?就好像我们烧热水一样,水烧滚了,它会有热气出来。那热气一出来了,就是水开了。
你修行有魔现出了,那个魔的现出也正是因为你自性里头那个阴念、阴气所幻化出来的。虽幻化出来,你能不为它所摇动,也就没有事了。好像你烧开水,那热气出来了,这没有什么奇怪,等它出过去了,那水就可以喝了。
人有这一股魔气现出来了,就好像锻炼这个金,精金剩下了,那金里头的渣滓都锻炼出去了。修道也就像锻炼真金一样的,所以说:“真金不怕洪炉火。”你要炼出精金来,炼出金刚不坏身来。金刚不坏身就是要时时刻刻,念兹在兹地用功修行。
你用功修行无论修到什么程度上,也不要生欢喜,也不要生恐惧心,这是修道人最要紧的一个根本解决魔障的办法。
“近自消殒”:如果他想近前来恼乱你,来给你麻烦的话,他自己就会消灭了。“如何敢留”:他怎么样还敢在这儿留难你,在这儿给你添麻烦呢?他就不敢“扰乱禅定”:他就不敢在这个地方来恼乱你了。
若不明悟。被阴所迷。则汝阿难。必为魔子。成就魔人。
“若不明悟”:假使你不明白、不觉悟,“被阴所迷”:被这个五阴魔所迷,“则汝阿难”:那么现在你阿难“必为魔子”:一定做魔子魔孙了,“成就魔人”:你所成就的,此是属于魔之类的。
如摩登伽。殊为眇劣。彼惟咒汝。破佛律仪。八万行中。只毁一戒。心清净故。尚未沦溺。
“如摩登伽”:像摩登伽女,“殊为眇劣”:这是一个很渺小、很平常的魔事。“彼惟咒汝”:她就用先梵天咒来迷你,“破佛律仪”:她破坏佛所有一切的规矩,在这“八万行中,只毁一戒”:就只毁坏了一戒而已。
“心清净故,尚未沦溺”:因为你心里清净,你这时候证了初果,所以尚未被她魔住,还没有堕落。
此乃隳汝。宝觉全身。如宰臣家。忽逢籍没。宛转零落。无可哀救。
“此乃隳汝”:这个是令你堕落的一种行为。“宝觉全身”:你这个宝觉的全身,“如宰臣家”:就好像做大官的家里头,“忽逢籍没”:忽然被皇帝给抄家了。“宛转零落,无可哀救”:那么就互相辗转地零落,你没有地方去求救,没有地方求哀怜,叫人可怜你、来救救你,没有的。
阿难当知。汝坐道场。销落诸念。其念若尽。则诸离念。一切精明。动静不移。忆忘如一。
“阿难当知”:阿难,你应该知道,“汝坐道场,销落诸念”:把一切的念都没有了。你只修反闻闻自性这种的功夫,所以把一切的诸念都销落了。“其念若尽”:这个念若没有了的时候,“则诸离念”:则所有的一切离开你想念的,“一切精明”:所有一切的精明,所有的这种智慧和定力,“动静不移”:你动,它也不会改变的;静,它也不会改变的。“忆忘如一”:想起来和忘了,这两种道理是一样的,是一个,没有两个的。
当住此处。入三摩地。如明目人。处大幽暗。精性妙净。心未发光。此则名为。色阴区宇。
“当住此处”:阿难啊!你应该知道,修这种的定力,住在清净、动静不移、忆忘如一这种的境界上,“入三摩地”:得到一种定力。“如明目人”:就好像有眼睛的人,“处大幽暗”:居住到一个大幽暗的房子里头。“精性妙净”:虽然有这种精明的妙性,这种妙净,而“心未发光”:心里没有得到真正的智慧光明。“此则名为”:这个名为“色阴区宇”:就是色阴所管的一个地方。
若目明朗。十方洞开
。无复幽黯。名色阴尽。是人则能超越劫浊。观其所由。坚固妄想。以为其本。“若目明朗”:假设你这个人的目明朗,则“十方洞开”:十方世界都给洞开了。“无复幽黯”:再没有幽暗的情形了,这个时候叫什么名字呢?“名色阴尽”:这个名字叫色阴尽。这五蕴——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——中的色阴就没有了。“是人则能超越劫浊”:这个人他还能超越过去劫浊这时候,“观其所由”:观看观看他这个人这种行为、行动的所由。“坚固妄想”:他这种坚固妄想,“以为其本”:以做他这个根本。
弟子:这个色阴尽的时候,是人则能越劫浊,观其所由,坚固妄想,以为其本。
上人:他还有妄想。坚,就是他在那里执著得太厉害了。
弟子:是不是坚固妄想做为色阴由来的根本?
上人:他到那境界就是这样子,不管它由来不由来。这没有法子追根穷底的,这都是虚妄的,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。“五蕴浮云空去来,三毒水泡虚出没”,这都是假的嘛,无论什么境界都是假的。
弟子:就好像作梦一样,梦里没有道理可以讲的。
上人:嗯!“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”。
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(6)
唐天竺·沙门般剌密帝译
宣化上人主讲
阿难。当在此中。精研妙明。四大不织。少选之间。身能出碍。此名精明。流溢前境。斯但功用。暂得如是。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。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。即受群邪。
现在讲到这五阴魔上,文当五阴魔,五阴是什么呢?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色有十种魔,受有十种魔,想有十种魔,行有十种魔,识有十种魔,合起来就是五十种阴魔。修道的人必须对这五十种阴魔认识得清清楚楚的,如果不清楚这五十种阴魔,很容易就做了魔王的眷属。等做了魔王的眷属时,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做了魔王的眷属呢!还不得其要领,还不知道。所以这要特别注意的。
“阿难,当在此中”:当在什么中呢?就在这个色阴将尽的时候。在这个人十方洞开、无复幽黯的时候。“精研妙明”:因为这时候有一种光明,在精研这个妙明。“四大不织”:四大互相都不起作用了。
“少选之间,身能出碍”:在这个十方洞开、无复幽黯的时候,就等了少选,就是没有好久的一个时间,在很短的一个时间之内,这个身已经没有障碍了,好像等于虚空一样。这时候叫什么?叫意生身。这个身能出碍,就是离开这个肉体,另外还有一个身。就像前面讲的我那个徒弟,他到了天上去,这叫法身,又叫意生身。这意,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这个意,是由意生出来的这个身,这叫出碍了。
“此名精明”:这个名字叫精明。“流溢前境”:这个精明,流溢前边的这种境界。
【注四】上人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
弟子:“此名精明,流溢前境”这句话怎么说?
上人:这就因为他太精、太明啦,就好像假聪明——世间智慧,那也就是太精明了嘛!
弟子:前境是指什么?
上人:前边所说的那个境界。
弟子:还是他在用功当前的境界?
上人:就是他所得到的境界,以前所得到的。
“斯但功用”:这一种的境界,只不过是一种功用而已。不能常,它是偶尔的。如果你随时可以自由出入,我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就到什么地方去,我愿意回来就回来,操纵自由。“放之则弥六合”,放开了满三千大千世界,“卷之则退藏于密”,收回来呢,随时可以收回来。你若不能这样子,不能随你自意,这叫什么呢?这是暂时的一种功用,你用功用到这个地步了,就有这么一个境界。“暂得如是”:暂时间得这么一个境界,不是永远的,不是常常都能这个样子,不是常常能身出碍。“非为圣证”,这不是一种的证果,圣人证果不是这个样子的。
“不作圣心”:你若不作证果这样的解法:“你看,我这修行真有了功夫啰,我简直地又能怎么样出玄入化!”你若这样一自满,怎么样啊?那就完了。不作圣心,“名善境界”:你若不作证圣、证果,这还算可以,这种境界还算没有大的妨碍,没有大的过错。
“若作圣解”:假使你若说:“哦!我现在的功夫不得了了,我真了不起了,我现在就是出世的圣人,我就是阿罗汉了!”你若一这样子,认为自己是阿罗汉,证了圣果,“即受群邪”:这时候一切的魔就都会来了。魔既然来了,那将来是堕地狱的。
阿难。复以此心。精研妙明。其身内彻。是人忽然。于其身内。拾出蛲蛔。身相宛然。亦无伤毁。此名精明。流溢形体。斯但精行。暂得如是。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。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。即受群邪。
这是五阴里色阴的第二种魔的境界。这种魔境为什么来的?就因为你修行,你用功它才有的。如果你不用功,你想找这种魔的境界也找不着,他不理你的。因为什么呢?因为你是个穷人,他到这儿来,也没有什么好处。现在你修行修到有宝贝了,你有了宝贝,所以他就来了,想要把你的宝贝给抢去。
那么来的时候,你要怎么样子呢?你还要如如不动,了了常明,不要着相,不要生一种执著心,也不要想:“啊!这种境界真好啊!再来一次吧!”不要去欢迎它,也不要不欢迎它,就像没有那回事似的,非为圣证,这不是一种证果的境界。不作圣心,你要是不作证果这样想,名善境界,这个还不错的。
你若一作圣解说:“啊!我现在真是了不起了,连在我身里的虫,我都能把它拿出来。”这种认为自己得了神通自在,这就错啦!你只要有这一念的贡高心,魔就来了,随着你的贡高心,就钻到你心里来。钻到你的心里怎么样啊?就把你摆布得摇摇荡荡,得不着定力了。
所以修道你一定要真正地明白这个道理,才不至于堕坑落堑,不至于走错路。你若不明白佛法,好容易就走错路的。你没有功夫,那不成问题;有功夫的时候,那个魔王时时刻刻都看着你的,看着你一有机会可趁,他就来恼乱你了。
“阿难,复以此心”:再用这个心,“精研妙明”:精研这种微妙而光明的情形。“其身内彻”:内里通彻光明了。这个人修行修行,啊!自己身体里边,什么东西都看见了。要是常常能看得见,那就可以;要是不是常常看得见,只是偶尔看见,这就是一种境界,这是五阴中色阴的一种境界。
“是人忽然”:这个人忽然间,“于其身内”:在他的身内,“拾出蛲蛔”:他可以在肚皮里面自己拿出虫子来。这虫子有长的、有短的、有大的、有小的,他都可以伸手就拿出来。拿出的虫子,是清清楚楚、真实不虚的,但是肚皮也没有坏,你说他怎么拿出来的?你若伸手到肚皮里头拿这虫子,肚皮应该坏了,可是肚皮也没有破裂。“身相宛然,亦无伤毁”:这个身相宛然,这个地方就有两个解法:可以说这虫子身相宛然,一点都没有坏,是整个的,是完整的,是活的,是生动的,这是一个讲法。又可以说,你自己的这个肚皮,也宛然没有损坏,这也是一个解法。
“此名精明”:这叫什么呢?这就叫精明。精到极处,也明到极点了,所以就其身内彻,”流溢形体”:这不是你用手到肚子里面去拿出来的,是从你身子里边流溢出来的。
所以,“斯但精行”:这个就是你用功用得精微,得到一种奥妙,发生一种妙行。“暂得如是”:暂时间这个样子,不是常常这个样子,你若是常常这个样子,那又另当别论了。“非为圣证”:这不是证果圣人的境界。
“不作圣心”:你若不是作证果圣人的想法,“名善境界”:这还可以,过得去,没什么大问题,没有大的麻烦。
“若作圣解”:你要是说:“我现在证了圣果啰,我肚里边的东西,我随便可以拿得出来,你说这有多妙!这个境界,你是没有的。”你若一有这种贡高我慢心,一有这种的执著心,“即受群邪”:就会被魔王拖去了。拖去,就变了魔王眷属了。
南无佛陀释迦牟尼授记师燃灯古佛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
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
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
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行普贤菩萨
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
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
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
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。
至诚顶礼一切见闻者共沾妙法,法喜充满六时吉祥。
心开意解走向解脱成就佛果。
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尊法,
一切贤圣僧摩诃萨,感恩龙天护法护持正法,感恩一切觉悟者摩诃萨
愿一切过去未来现在未觉悟的众生、无论僧俗、男女、任何种族
种种有情六道众生见闻听闻心闻者
共同惭愧累世因贪嗔痴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诚惭愧后不更做
至诚祈愿尽虚空法界一切正觉
慈悲威力加持万源苦众清净自性离苦得乐究竟解脱
愿以此功德,普及于一切.
我等与众生,皆共成佛道
版权所有:普贤行愿品结缘网